84農業(yè)網(wǎng)

地區(qū):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廣東|廣西|貴州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吉林|黑龍江

地區(qū):江蘇|江西|遼寧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西藏|新疆|云南|內蒙古

行業(yè):養(yǎng)豬|養(yǎng)牛|養(yǎng)羊|養(yǎng)兔|養(yǎng)魚|養(yǎng)雞|養(yǎng)蛇|養(yǎng)鵝|養(yǎng)鴨|養(yǎng)龜|養(yǎng)蝦|養(yǎng)蟹|養(yǎng)鹿|養(yǎng)蠶|黃粉蟲

行業(yè):水稻|玉米|花生|小麥|大豆|茶葉|棉花|油菜|鵪鶉|牛蛙|黃鱔|泥鰍|蚯蚓|養(yǎng)驢|養(yǎng)蠅蛆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技術中心 > 特種養(yǎng)殖 > 養(yǎng)蛇技術

特養(yǎng)品種:黑眉錦蛇

84農業(yè)網(wǎng)   時間:2018-03-15    作者:佚名    來源:網(wǎng)絡整理

黑眉錦蛇不但分布廣?體形大,更以肉味鮮美而著稱,是著名的食用蛇之一,市場需求量頗大。其肉?膽和蛇蛻等均是優(yōu)良的天然動物性藥材。蛇皮因其寬大而厚實,是制造手提包?錢包及樂器的上乘材料,很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。

⒈黑眉錦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別名?主要分布在哪里?

黑眉錦蛇別名黃頜蛇?枸皮蛇?黃喉蛇?慈鰻?黃長蟲?家蛇?廣蛇?菜花蛇?三索蛇?秤星蛇等,是一種個體較大的無毒蛇。

黑眉錦蛇主要分布在遼寧?河北?山西?甘肅?西藏?四川?安徽?海南?臺灣?廣東?廣西?福建?云南?貴州?江蘇?浙江?湖南?湖北?江西?河南?陜西等�。▍^(qū))。

⒉黑眉錦蛇有何特征和習性?

黑眉錦蛇的主要明顯特征是眼后又2條明顯的黑色斑紋延伸至頸部,狀如黑眉,所以有“黑眉錦蛇”之稱。背面呈棕灰色或土黃色,體中段開始兩側有明顯的黑色縱帶直至末端為止,體后具有4條黑色紋延至尾梢。腹部灰白色,體長約1.7米以上,大者在2.3米左右。

黑眉錦蛇善攀爬,生活在高山、平原、丘陵、草地、田園及村舍附近,也常在稻田、河邊及草叢中,有時活動與農舍附近。此蛇喜食鼠類,常因追逐老鼠出現(xiàn)在農戶的居室內、屋檐及屋頂上,在南方素有“家蛇”之稱,被人們譽為“捕鼠大王”,年捕鼠量多達150~200只。此蛇雖是無毒蛇,但性情較為粗暴,當其受到驚擾時,即能豎起頭頸,離地20~30厘米,身體呈“S”狀,作隨時攻擊之勢。它喜食鼠類、鳥類,對蛙類反而不怎么感興趣。在人工飼養(yǎng)條件下,一般以投喂淘汰的鵪鶉、雛雞為主;最好用電子捕鼠器捕鼠,保證定期投喂部分鼠類,滿足其生長所需。此蛇卵生,每年5月左右交配,6~7月產(chǎn)卵,每次產(chǎn)卵6~12枚。孵化期約為35~50天,但卵的孵化受溫度影響很大,最長者可達2個月之久。

⒊黑眉錦蛇有何攝食行為?

攝食行為是動物本身的生存和種群繁衍所必需的基礎行為。黑眉錦蛇攝食多以游蕩方式覓食,經(jīng)常在小動物出沒的地方游動,捕食率特別高,只要小動物從其附近經(jīng)過就有命喪蛇腹的危險。當外界氣溫升至24~31℃時,其捕食旺盛,活動較頻繁,也變得兇猛許多。若遇陌生人接近時便猛烈出擊;若投入小白鼠時,便見它迅速做出反應,頭轉向小白鼠的所在方向,同時體前部昂起做進攻撲咬架勢;隨后快速出擊,其速度之快有如離弦之箭,一般能準確撲住獵物;如小白鼠逃竄,蛇便再次伺機撲咬,直至捕住獵物。咬傷后便不再松口,并以身體進行纏繞、擠壓。有時可見小白鼠的眼、鼻、口角等部位流血,直至獵物窒息死亡后它才松口,然后找尋到獵物的頭部再行吞食。偶見饑餓者有時從鼠的后部開始吞食,其吞食速度視獵物的大小而定。大多情況下,吞食50克左右的小百鼠只需3~5分鐘;若吞食的獵物較大,需要的時間便會延長。吞食量大于250克時,便見其將喉伸出口角外,以保證正常呼吸,約需25~40分鐘才能將食物順利吞進腹內。

黑眉錦蛇除食鼠外,亦喜食鳥類。在飼養(yǎng)過程中,曾投喂過黑翅(北方的一種常見鳥,比麻雀大)。蛇體達到1.3米以上的,成蛇均能捕食該鳥。蛇捕鳥似捕鼠(剪掉鳥翅),見它一口咬住隨即迅速纏繞擠壓,爾后尋其頭部吞食。在吞食過程中,如遇兩翅張開受阻時,蛇的上、下頜可移向一側合攏翅膀,然后繼續(xù)吞食;吞鳥的時間較吞鼠的時間稍長,一般為5~10分鐘。

飼養(yǎng)該蛇時,還可投喂金黃地鼠、雛雞、小鵪鶉和鷓鴣苗、鴨苗等�?傊�,上述哪一種食餌取用方便、價格低廉,我們就用哪種。因該蛇食量較大,投喂成本不得不考慮。

⒋黑眉錦蛇的耐饑與飲水情況怎樣?

黑眉錦蛇的耐饑能力很強。我們曾觀察過一條體重在575克的中等蛇,出蟄后進食了4只小白鼠,總重量為150克左右,以后一直未投食,將此蛇放置在倉房的一角,直至翌年出蟄后再次進食,經(jīng)正常的飼養(yǎng)后發(fā)現(xiàn)一切正常。取得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純屬破壞性的試驗所得,建議養(yǎng)蛇場(戶)不要效仿,以免造成不正常的經(jīng)濟損失。

黑眉錦蛇的水分保持力很強,屬耐干旱性蛇類。但蛇對干渴的耐受力遠不如對饑餓的耐受力。雖然蛇體水分的來源除食物中帶有一部分外,也需要經(jīng)常飲水,特別是炎熱的盛夏季節(jié)更應該及時補充水分。此蛇飲水有自選能力,喜歡清潔干凈的水,對臟水不感興趣。養(yǎng)殖中發(fā)現(xiàn),該蛇一般在進食后的5~15分鐘內飲水。飲水時,唇部先試探性地接觸水面,然后便反復鼓動兩頰,一口一口的喝,似魚在呼吸,每次飲水時間約為1~2分鐘。大部分是一次性吸足,很少有間斷性吸飲的。

⒌黑眉錦蛇蛻皮有何跡象?

黑眉錦蛇同其他蛇類一樣,蛻皮前亦不甚活躍。一般在蛻皮前的6~10天,眼睛灰蘭呈暫時失明狀。此時投食其撲咬率很低,可一旦捕住獵物便不再松口,直至吞進腹內。此蛇蛻皮的另一特征是,別的蛇類蛻皮后視力方才徹底恢復,而黑眉錦蛇則在臨蛻皮前的2~3天便重新復明。此蛇蛻與蛇體完全一樣,鱗片清楚、斑紋可見,甚至連眼上的角膜也一模一樣,實在妙極了。蛻皮后的蛇體,體色新鮮醒目,斑紋清晰,人見人愛。

⒍黑眉錦蛇的冬眠狀況怎樣?

冬眠是陸生蛇類對冬季低溫條件的一種本能適應性,也是一種長期的被迫生理狀態(tài),黑眉錦蛇也不例外。人工飼養(yǎng)條件下,每年的10月中旬也就是氣溫降至20℃以下即不再進食,于10月中、下旬入蟄冬眠,翌年5月上旬或中旬出蟄活動,冬眠期長達7個月之久。入蟄前未能吃飽的,死亡的可能性很大,有時多達30%~50%,甚至更多。其冬眠的適宜溫度為3~5℃,濕度為65%~75。此蛇亦有冬眠失重現(xiàn)象。

⒎幼蛇的吃食量怎樣?

仔蛇孵出后,一般10天左右開始第一次蛻皮。仔蛇蛻皮后習慣上稱之為幼蛇。它蛻皮后即能飲水捕食,發(fā)現(xiàn)該幼蛇進食量大,捕食頻率高,生長發(fā)育較其他幼蛇快,一次進食量約為其體重的10%~60%左右,最多者可接近自身體重。幼蛇喜食乳鼠,捕食方法完全遺傳成蛇的習性,甚至比成蛇更聰明。如獵取的部位不對時,能自行在口中調整,無需松口重咬,一般先從頭部開始吞食。在多年的飼養(yǎng)觀察中發(fā)現(xiàn),當年如在無重大惡劣氣候、且食物供應充足的情況下,幼蛇在合適的溫、濕度環(huán)境里均能安全越冬;如出蟄后食物豐富、滿足供給,幼蛇極易成活,并且成活率很高。

⒏幼蛇同成蛇的排泄一樣嗎?

在同等環(huán)境下,幼蛇同成蛇的排泄時間基本上是一致的,大多在進食后的2~4天排出糞便。糞便中均有白色的尿酸,并混有殘渣,如鼠毛、蛋渣和羽毛等。由于幼蛇進食的食物種類較成蛇單一,故排出的糞便就沒有那么多殘渣了。但比成蛇吃食勤、排泄次數(shù)多。

⒐如何避免幼蛇的死亡率?

在幼蛇的飼養(yǎng)場地,每天應定時進去清揀未食的死動物、幼蛇蛻皮及死的幼蛇。水池(盆)內的水應保持清潔、定期更換,若能采用緩緩流動的長流水最好。水池(盆)中水面的高度應與地面高度不能相差太大,否則幼蛇入水后難以爬上去,會因體力耗盡而死于水中。要經(jīng)常打掃衛(wèi)生,及時清除糞便,因幼蛇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尿酸(尿酸過多對蛇體有害)。如果蛇窩和蛇房(場)中被超量的尿酸氣味所彌漫,尤其是在盛夏的陰雨天氣,在通風不暢的環(huán)境里,幼蛇會因患上肺炎或重度呼吸道感染,由此引發(fā)幼蛇大批死亡。

注:本篇尚未介紹到的有關幼蛇生長、發(fā)育和越冬等重要事宜,請參照王錦蛇和烏梢蛇幼蛇養(yǎng)殖的有關情況,因幼蛇的養(yǎng)殖、管理大致上是接近的。

84農業(yè)網(wǎng)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(wǎng)絡,如有侵犯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另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任何關系,請網(wǎng)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。84農業(yè)網(wǎng)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,不以盈利為目的,84農業(yè)網(wǎng)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,僅作為參考。

精彩圖片

閱讀排行榜